
在富裕地區的中小城鎮及農村,現在蓋的就是低密度住宅,只是不是木結構罷了,在新農村改造過程中部分用木結構房屋代替磚混結構房屋,可以節約大量水泥和粘土磚,可以節約能源,居住的舒適度也會有很大提高。現在歐洲木結構住宅已發展到可以建造8層樓甚至更高,隨著技術發展和標準的提高,也為我國在中小城鎮發展木結構住宅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我國現有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4600多處,需要大量景觀建筑,這些建筑完全可以使用木結構,既節約了水泥,又保護了環境,美化了生活,有很大發展空間。






現代輕型木結構體系是由數以百計的結構構件和金屬連接件連接構成的,在可靠連接的條件下,即使某一個傳力路徑受到破壞,他所承擔的荷載可以由相鄰的其他結構構件予以承擔,不會對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產生影響。
除了可靠的結構體系外,建筑物在地動時吸收地動能量的能力也是建筑物抗動表現的關鍵。建筑物的阻尼是一種測量建筑物受到震動時,可以吸收多少能量的方法。在遭受相同等級的地動時,阻尼較低的建筑物比阻尼較高的建筑物反應更為強烈。一般混凝土和磚混結構的阻尼較低,而木結構的阻尼較高。也就使它在地動時吸收地動能量的能力更強。基于這些特點,現代輕型木結構體系在世界許多的地動多發地區得以大量的運用。

我們已經知道了對木材進行軟化處理主要是為了使木材有更好的塑造價值,容易彎曲,從而易于加工,性能加強。對木材的軟化處理,建筑木方廠家經常使用水熱處理,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水對纖維素的非結晶區、半纖維素和木素進行潤脹,木材膨脹形變是水進入到木材的非結晶區內,使木素、半纖維素和纖維素的非結晶區體積膨脹,增大自由體積空間,提高了木材的可塑性。